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原漢口黃陂會館)歷史陳列入口。
長江日報訊(記者郝天嬌 通訊員蘭子君)6月30日開展的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原漢口黃陂會館)歷史陳列,以場景復原、資料展陳、多媒體呈現等方式,回望了98年前那次“武昌開幕、漢口舉辦”的黨代會對中國革命的艱難探索。
中共五大會址(原漢口黃陂會館)歷史陳列位于武漢市第七十五中學校園內。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國立武昌第一小學(武昌都府堤街20號)隆重開幕;4月29日至5月9日,會議轉移至位于濟生三馬路的漢口黃陂會館(現武漢市第七十五中學)繼續舉行。
6月30日,長江日報記者走進還原后的會場,只見主席臺上方掛著醒目的紅布橫幅,四周掛滿標語,地面鋪設仿古青磚,整齊地擺放著長靠椅、大長凳,98年前的那段革命記憶被瞬間“喚醒”。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這一緊急關頭,中共五大在武漢舉行。武漢市委黨史研究室編研一處副處長陳磊介紹,1927年的中國共產黨尚處于幼年,中共五大是我黨從挫折中學習、在血火中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會議提出的一系列理論原則和作出的重要決議,特別是紀律建設與組織建設的探索,為隨后八七會議的召開積累了寶貴經驗。
陳磊說,會場轉移的原因,一是學生要上課,大會不可能在國立武昌第一小學長期舉行;二是出于安全的綜合考慮。
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共五大史》記載:“武昌開大會也帶了一種煙幕作用。”
漢口黃陂會館于1933年改建為黃陂小學,后變身為武漢市第七十五中學,會址原貌不復存在。
今年,江漢區積極籌備打造了中共五大會址(原漢口黃陂會館)歷史陳列,依據珍貴歷史照片、權威黨史文獻,通過“歷史陳列的方式”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
武漢革命博物館原館長趙曉琳表示,打造中共五大會址(原漢口黃陂會館)歷史陳列的核心價值在于“還原歷史的完整性”。它把在武昌舉行的中共五大開幕式與漢口主會場這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重新聯結,完整地呈現了中共五大在武漢召開的全過程,填補了黨史敘事和公眾認知中的空白。“這不僅是地理空間的復原,更是對黨在那個特殊歷史時期于逆境中艱難探索、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歷史銘記。”